网页即时交流
QQ咨询
咨询热线
020-28998648
  • s0
  • s3
分享
  • 收藏
  • 举报
    X
    关于CFM56-7B引气系统软管渗漏的秘密!
    2711
    0

    背景:


    2016年以来,随着某NG机队数量不断扩大至300多架,机队发动机引气系统感压信号软管渗漏造成引气故障的问题也随之逐年上升,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感压信号软管渗漏就值得我们去分析和研究。



    在一次对该问题的技术分析和调查时发现一个怪异的问题,从2015-2020年发动机吊舱内的两根软管只更换过一次,哪为什么这两根软管不容易渗漏?难道是厂家产品质量优秀?或是这个区域比核心机匣振动小和工作环境温度不高?还是有别的外在因素?


    在2017年就针对该问题对某机队软管更换情况进行过统计分析,其中引气系统发生故障并更换信号软管有54起,能确认是软管漏气引起故障的37起;不能明确判断是软管漏气造成故障的更换有17起;能确定是软管漏气但与故障现象不相符、件号不对或件号与故障现象描述不符的各1起,在这里面大家可能已经看出了一点什么!下面我就为大家分享一下个人分析及经验。



    原因分析:

    1、引气系统软管的基本构造是内部为波纹管,外层用金属纺织保护层(见右示图),大家有没有感觉有点像你家中的水龙头和壁挂燃气炉的软管啊!其实基本类似,只是材料、强度和工艺要比家用的水管制作标准要高很多。

    2、内部的波纹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弯折,不会造成内部波纹管裂纹导致渗漏,但如果长时间来回弯折或是在安装时出现小角度的扭转,那么就容易造成内部波纹管扭转产生应力集中导致裂纹的可能,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上述条件呢?


    3、同样的厂家、相同的生产工艺,为什么发动机吊舱中的两根软管不易渗漏呢?这与安装位置的工作环境温度和振动有没有关系?从引气系统软管安装位置分析,5和7号软管在发动机吊舱内(见下示图),共振强度和环境温度相对于发动机核心区要小,而且该软管在健康测试或日常维护中基本不常拆装;而其它软管均安装在发动机核心机匣的高温、高振动区,如果软管在安装时出现小角度的扭转,在高温、高振动环境下极易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内部波纹管疲劳裂纹出现漏气现象。



    4、从2016年全面推广发动机引气健康测试以来,大大提高了引气系统故障判断的准确性,定期对引气系统进行健康测试有助于预判系统部件的性能状况,使该系统在未到达故障临界状态前做出预防性维护,从而提升了引气系统的可靠性。但在健康测试后的恢复过程中,不能排除在常态化的工作状态下出现弯折疲劳和软管扭转而增加了损伤条件,这一问题也在实际维护中得到了证实,相关案例和统计情况如下:


       (1)在2015年以前,发生软管渗漏导致的引气系统故障非常少见,2016-2019年急速上升。


       (2)2017年软管渗漏导致引气故障问题出现在新引进的两架飞机上,而这两架新引进飞机在故障发生前未执行过健康测试工作,经与BOEING工程师反馈并证实是该批次的飞机在安装发动机时,因工程师在安装时不规范导致的软管渗漏。


       (3)根据统计分析后,某公司特编写了维护提示和软管安装注意事项,并对健康测试人员进行了培训,在后续的两年中该公司很少出现因软管渗漏导致的引气系统故障。



    经验总结:

            综上所述,大家不难发现真正问题出现在健康测试完成后,在安装恢复软管时出现了扭转,在高温、高振动环境下,软管出现裂缝导致引气控制感压管路渗漏,从而造成引气压力低或高的故障出现,安装软注意事项如下:

         (1) 安装软管前,在管子的接头(尖头而非螺帽内)的螺纹处涂少量的防咬剂,过多的涂抹防咬剂会导致感压管或传感器堵塞;


         (2) 先安装软管一头并正常定力;在安装软管另一头时,先用手将螺帽拧至不能再拧动为止,再使用双扳手将软管固定并拧紧螺帽至手腕力大小,在拧螺帽过程中保持软管不发生扭转,最后在定力时特别要注意保持软管不发生扭转。


         (3) 在安装上PRSOV时,先不要拧紧PRSOV固定卡,必须先将PRSOV供压软管安装到活门供压接头上并用手将螺帽拧至不能拧动为止,再检查供压软管是否与其它管路相碰,间距至少保持0.5英寸(12.7毫米),否则需调整PRSOV安装角度来防止软管磨损,最后再拧紧PRSOV固定卡和软管螺帽,在定力时保持软管安装角度不发生位移。


           上述分享和注意事项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以现行有效维护手册、本公司规定和要求执行维修工作!


    9
    打赏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